两年前,李环菊和她的丈夫偶然路过淀山湖畔的六如墩自然村落,如诗如画的风光深深吸引了他们。于是,他们决定在这里租下一处民居,开始经营餐饮和民宿生意。不久,他们的民宿规模扩大,口碑在网上节节攀升。最近,周边再次出现民居待租的机会,李环菊考虑是否扩张业务。
然而,参加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和上海市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乡村民宿管家培训班后,李环菊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她意识到民宿业已经从1.0版的农家乐发展到4.0版的乡村生活,一个成功的民宿需要更多的互动,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与当地村民建立联系,这些都远不止情怀、诚信和社交朋友圈。
短短的三天内,培训班聚集了一群民宿从业者,他们得到了各种新的点子和启发。
不仅仅满足于吃住的游客
最初,李环菊只是简单地开设了一家以烤全羊为主打的餐饮业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她面临了一个新问题。客人大多是团队活动或亲朋聚会的成员,他们吃饭、喝酒后,回上海变得困难。村里叫代驾不方便,而且费用昂贵。因此,李环菊和丈夫决定提供住宿解决方案。她的民宿“隐趣·烟火”以其出色的美学吸引了互联网上的好评。
然而,在培训班的第一堂课上,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的旅游国际标准专家张琰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好的乡村民宿是否只需要提供吃和住?这个问题让李环菊和其他与会者深思不已。
近年来,上海乡村民宿的数量以及从业者规模迅速扩大。据上海民宿行业协会的统计,上海市目前拥有400多家合法经营的乡村民宿,实际运营数量接近4000家,为一万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旅游和城市居民休闲方式,乡村民宿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需求,也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最近的国庆假期,上海郊区的乡村民宿几乎爆满。
张琰强调,乡村民宿必须强调“民”的概念,具有乡土和人情味。经营者不应只看到客人是来吃喝住的,而是应该将他们视为“潜在的意见领袖”,为民宿引流客流。
她认为,国内的乡村旅游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0版的农家乐到2.0版的乡村休闲,再到3.0版的乡村度假,最终到4.0版的乡村生活。现在,许多游客希望留在乡村,体验当地特色,成为“乡里人”。
民宿作为研学平台,融入周边丰富的文化
沪之缘民宿街位于金山区山阳田园,致力于将乡村民宿发展成一个研学平台。自2020年10月开业以来,这条民宿街以其多样的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每一栋民宿都有一个特色主题,包括咖啡、啤酒、烘焙、亲子、美术、非遗、书吧、国学、户外等。客人可以参与各种特色活动,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
徐春春,民宿街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将乡村民宿转型为青少年的研学平台。他们与周边村庄和合作社合作,嵌入了当地文化,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种植采摘、农耕文化体验、生态科普以及乡土文化教育等活动,使民宿街日渐热闹起来。
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部长王松华认为,乡村民宿是一个全新的文化消费场景,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训将帮助他们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计划在今年培训约100名民宿管家,逐渐培养出一支懂管理、善于营销、懂得服务的民宿管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