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崇福寺,一座隐藏着金代重磅巨构的古刹,常常被游客所忽视。在前往朔州之前,我们曾犹豫是否值得为了它再绕路100多公里。最终,我们下定决心,不留下任何遗憾。事实证明,崇福寺成为了此行中最令人着迷的古建之一。尽管我们到达时已接近闭园时间,无法尽兴游览,我们于次日一早再次前往,用心细细品味。崇福寺以“金代五绝”(脊饰、巨匾、窗棂、壁画、背光)而闻名,这些珍宝集中于主殿弥陀殿之中,而且免费开放参观。
游览时间:1-2小时
交通: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94号(朔州古城内)
这座寺庙的主要看点如下:
布局规整:崇福寺朝向北方,庭院分为五进,拥有十座殿宇。主要建筑物沿着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排列,其他建筑则分布在两侧。前三进院落是明代重建,而后面的两座弥陀殿和观音殿则为金代原有构筑。主殿弥陀殿采用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座落在2米高的月台上,气势宏伟。
琉璃脊饰:弥陀殿的屋顶上饰有黄绿两色的琉璃。最引人注目的是正脊两侧的武士雕像,他们背向着观者,英姿勃发。尽管站在地面上看他们,他们看起来小巧玲珑,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但实际上他们有1.5米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大殿的宏伟气势。
华丽的巨匾:弥陀殿下方悬挂着一块金代(公元1184年)的原始匾额,高达4米,每个字宽0.9米,笔力遒劲,古拙而有力。它的气度与大同华严寺的大雄宝殿匾额相似,但却是由明代人书写的。
精美的雕花窗棂:这是宋辽金时期极为罕见的珍品,隔扇和横批窗的窗棂上雕刻着多达15种花纹,刀工精湛。经历了九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焕发生机。如果说弥陀殿是一个坚强的男性形象,那这些窗棂上的花纹无疑是他隐藏不住的柔情一面。
神秘的背光塑像:一进入弥陀殿,巨大的西方三圣映入眼帘,他们超过10米高,身体略向前倾,充满了整个殿堂空间,华丽而庄严。主像的背光尤其引人注目,堪称最奢华的级别,雕刻着镂空的草叶纹饰,漂浮着各种姿态的流云和飞天,边缘则以火焰纹装饰。采用独特的编织技法和泥塑材料,它呈现出神秘的蓝绿渐变色调,在昏暗的殿内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们静静凝视着这幅景象,试图将它们深深刻在脑海之中。
千佛石塔:也被称为北魏曹千度千佛石塔,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塔之一。该塔由北朝献文帝拓跋弘的小臣曹天度出资雕造,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千佛石塔原来位于弥陀殿内,是崇福寺的镇寺之宝。在日军侵华期间,它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命运,现在塔身保存在台北历史博物馆,而塔刹则藏在崇福寺外的马邑博物馆,如果有兴趣,可以去那里参观。因为石塔最初建造于北魏的平城(今天的大同市),我们在大同博物馆中看到了复制品的全貌。
这座名为崇福寺的古刹,以其珍贵的金代建筑和文物而闻名,虽然它常常被游客所忽视,但实陈述主要看点之后,我们继续游览崇福寺的其他魅力所在。
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看点,崇福寺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细节。其中之一是寺内的壁画。在弥陀殿的墙壁上,保存着金代时期的壁画,展现了精美绝伦的绘画技艺。这些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管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这些壁画依然保存得相当完整,为观者展示了金代艺术的辉煌。
另一个令人赞叹的亮点是寺内的千佛石塔。这座塔是北魏时期的杰作,由曹天度出资雕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原本塔身和塔刹一起保存在崇福寺内,然而,在日军侵华期间,塔身被转移到了台北历史博物馆,而塔刹则安置在马邑博物馆。不过,大同博物馆有复制品,可以让游客一窥其全貌。这座石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石塔之一,对于研究北魏时期的宗教、文化和艺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崇福寺的参观中,还能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寺庙周围环境幽静,佛教音乐悠然自鸣,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与尘世隔绝的世界。来到这里,游客可以放松心灵,静心冥想,感受佛法的智慧和慈悲。
总体来说,崇福寺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古刹,其金代巨构和珍贵文物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它经常被游客所忽视,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朔州的一颗璀璨明珠的地位。游览崇福寺,不仅可以领略金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还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不论是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对于艺术品鉴赏者来说,崇福寺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